近期權益市場經歷了一波”高歌猛進“的行情,不少此前處于觀望狀態的投資者陷入了“想入場又畏高” 的兩難心態——想參與權益資產的長期投資,又怕遭遇回調,尤其是前些年經歷過市場大幅波動的投資者,對 “套牢” 的恐懼更甚。
事實上,當市場處于相對高位,并非只有“全倉入場”或“徹底觀望”兩種選擇。今天就從上述投資痛點出發,聊聊為什么偏股型FOF或能成為市場處于相對高位時投資者投資權益市場的一個折中選擇。
1、投資者的三個核心痛點
投資者在市場相對高位時不敢入場,本質或是對“高位風險”的擔憂,具體可拆解為三個核心痛點:
一是怕“買后遇回調”。從歷史市場表現來看,市場處于相對高位時,短期波動往往會放大——若入場后市場快速回調5%-10%,普通投資者或易因恐慌情緒而選擇“割肉離場”,承擔實際虧損。
二是怕“單只基金踩雷”。部分行業或風格(如前期漲幅較高的主題賽道)估值已處于歷史相對高位,若投資者集中配置某只重倉這類資產的偏股基金,一旦行業風格切換,基金凈值可能出現大幅回撤。
三是怕“選基難”錯失機會。即使投資者想通過分散配置降低風險,但全市場偏股基金超千只,要在其中選出“漲得多、跌得少”的產品,不僅需要研究基金經理能力、持倉邏輯、業績穩定性,還要判斷其風格與當前市場的適配度,對普通投資者而言門檻較高,稍有不慎就可能“選對市場、選錯基金”。
我們認為,這些痛點的核心癥結,本質在于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與投資訴求的錯位 —— 一方面,投資者渴望獲取權益資產的長期收益回報;另一方面,又難以承受單只基金或單一行業帶來的高位波動沖擊。而偏股型 FOF 的核心價值,恰恰在于憑借專業配置能力破解這種 “投資訴求與風險承受能力的錯位”:既能保留權益資產的長期收益潛力,又能在市場相對高位時,為投資者入場增添一層切實的風險防護。
2、選擇偏股型FOF的三個核心理由
偏股型FOF依托專業投研團隊和量化工具,可以從“收益拆解、跨周期驗證、持倉邏輯穿透”三個維度,層層剝離Beta因素和短期干擾,鎖定真正由基金經理能力創造的超額回報:
1)多基金分散持倉
面對市場相對高位,“分散”是降低波動的核心邏輯。單只偏股型基金的持倉通常聚焦20-50只個股,且可能集中于某幾個行業或風格;偏股型FOF則通過配置10-20只不同類型的偏股型基金,間接覆蓋數百只個股、多個行業及風格,相當于形成“基金組合的二次分散”。
這種分散性帶來的直接效果,通常是高位回調時最大回撤更小。對投資者而言,更小的回撤往往意味著情緒壓力更小,更易讓投資者堅持持有,避免因“短期波動”錯失后續市場修復機會。
2)動態調倉控節奏
部分單只偏股型基金若重倉前期漲幅過高、估值過高的資產,遭遇回調后可能需要6-12個月才能恢復至前期凈值;而偏股型FOF通過動態調倉,通常能顯著縮短回撤修復時間。對相對高位入場的投資者而言,更快的修復速度意味著資金占用成本更低,不用長期承受“套牢”的壓力。
3)專業團隊選基
對普通投資者來說,選基的最大難點是辨別基金收益的真實性——部分偏股型基金在市場相對高位時的收益可能更多來自短期風格Beta,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能力貢獻或較低,這類基金在市場回調時往往凈值回撤更大,而偏股型FOF的專業選基能力,或能幫助投資者避開這類“高位陷阱基金”。
FOF團隊選基時,不會只看基金的短期收益,通常會通過多個維度篩選:一是業績歸因,判斷基金收益中市場Beta、行業Beta和Alpha的占比,優先選擇Alpha貢獻穩定(即收益更多來自基金經理選股能力)的基金,避免依賴短期風格紅利的產品;二是風格穩定性,通過穿透基金持倉,排除風格漂移的基金(如宣稱均衡配置卻重倉單一行業),這類基金在市場風格切換時往往回撤風險較高;三是風險控制能力,重點關注基金在歷史高位回調中的最大回撤、波動率、風險調整后收益等指標,力爭優選能承受市場相對高位波動的基金。
3、或可優先選擇分批買入及設置定投
在市場相對高位,短期點位波動較大,制定合理的入場方式尤為關鍵。若一次性全倉買入偏股型FOF,仍可能面臨“買入后即遇回調”的情況。建議此時可通過兩種方式分散入場風險:
1)主動分批買入:將計劃投入的資金拆分為多筆,先投入部分資金,后續若市場出現小幅回調,再逐步投入剩余資金。這種方式能降低整體買入成本,尤其適合有一定時間關注市場動態的投資者。
2)設置定投:若投資者缺乏時間和精力盯盤,可選擇每月或每周固定時間投入固定金額,通過平攤成本降低高位買入的風險。(提示:定期定額投資是一種長期投資方式,但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4、投資“不貪不慌”更重要
我們認為,市場處于相對高位時,既非投資旅程的終點,也非需刻意規避的陷阱,而是對投資策略有效性的關鍵考驗 —— 若盲目追高或因畏高而徹底觀望,都可能錯失與自身風險偏好適配的投資機會。在此背景下,偏股型 FOF 的價值凸顯,它恰好為 “既擔心高位風險、又不愿錯失權益市場機遇” 的投資者提供了折中方案:既能保留長期布局權益資產的收益潛力,又能通過分散配置、動態調倉、專業選基等方式,力爭降低單一標的波動帶來的風險沖擊。
投資的核心要義,從來不是追求 “買在絕對低點、賣在絕對高點” 的理想化操作,而是在自身風險承受范圍內,獲取穩健合理的收益。對于當前市場環境下的普通投資者而言,“不貪短期暴利、不懼短期波動” 或許是更理性的心態。不妨將目光投向偏股型 FOF,借助專業投資團隊的力量,在市場起伏中更從容地捕捉長期機會,讓投資決策更貼合自身的風險與收益目標。
風險提示:本材料的數據、信息、觀點和判斷僅是基于當前情況的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且今后可能發生變化。基金投資有風險,既可能產生收益也可能發生損失。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及市場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本公司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您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產品法律文件,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認真考慮基金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