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是一種認知偏差,指人們在決策或判斷時過度依賴最先接觸到的信息(即“錨點”),即使該信息與決策無關或存在偏差,也會顯著影響最終結果。這一概念由心理學家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在1974年提出,其核心機制是人類大腦傾向于簡化復雜問題,通過初始參考點快速形成判斷,這個初始參考點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
一個經典的實驗是讓參與者觀察一個轉盤,轉盤上的數字范圍從0到100。參與者被要求估計聯合國非洲國家的數量占聯合國總成員國的百分比。實驗結果顯示,當轉盤停在較高的數字時,參與者給出的估計值也相對較高,反之亦然。這表明即使是完全不相關的數字也能成為決策時的錨,影響人們的判斷。
在日常生活中,錨定效應也無處不在。例如,一件T恤原價2000元,限時優惠價790元,就會容易讓人覺得“撿到便宜”,產生購買的沖動。但如果沒有看到原價,限時優惠價可能就不會讓人感覺物超所值。又比如,近年來較為火熱的盲盒產品,其通常會設置一個相對較低的價格錨點(如29—79元),這個價格區間對于消費者來說相對容易接受,在購買時不會過多地考慮預算,從而更為快速地做出消費決策。
種種現象表明,人們在面對問題時常常傾向于簡化決策過程,而初始信息往往是最容易獲取和處理的信息,因此容易被過度依賴,而這種依賴往往導致判斷偏差。
2、錨定效應對投資的影響
錨定效應容易導致投資者對資產價值的判斷出現偏差。以股票投資為例,如果投資者將股票的歷史最高價作為錨點,當股票價格從高位下跌后,他們可能會因為錨定效應,認為股票價格還會回到那個高點,從而繼續持有股票,錯失更好的賣出時機。這種對價格走勢的錯誤預期,往往會使得投資者無法根據股票的實際基本面和市場環境做出合理的決策。
對于基金投資來說,投資者可能將基金的過往業績作為錨點。如果一只基金在過去一年取得了很高的收益,投資者可能會認為這只基金未來也會持續保持這樣的高收益,卻忽略了基金業績會受到市場環境、基金經理變動等多種因素影響。
3、投資者如何減少錨定效應的負面影響?
錨點既是決策的便捷途徑,也可能是潛在的誤區。合理運用錨定效應的機制,盡可能減少其負面影響,方能做出更為理性選擇。下面兩個方法在投資中,或有助于投資者減少錨定效應的負面影響:
(1)遮價測試
這是一種有效抵抗錨定效應的策略,從字面意義來看,它通過遮擋商品的價格信息,迫使消費者或投資者專注于商品本身的內在價值,而不是被商家或市場設定的價格錨點所影響。這種方法的核心在于,通過暫時忽略價格信息,可以更客觀地評估商品或投資的真實價值,從而做出更理性的決策。
具體操作時,消費者可以先用手遮住商品的原價標簽,然后問自己幾個關鍵問題:這件商品本身是否值現在的價格?我是否已經有類似的商品?我是否會頻繁使用這個商品?通過這種方式,消費者可以更加真實地評估自己的需求。
在投資領域,投資者可以忽略股票、基金的歷史價格/凈值,而專注于公司/產品的基本面、行業前景等,更加客觀地評估投資機會。
(2)多元配置
多元配置策略也可以更好地減少錨定效應的負面影響。通過將資金分散投資于不同資產類別、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以及不同投資風格的產品,投資者可以減少對單一資產或單一信息的依賴,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力爭保持投資組合的穩定性和靈活性。
面對市場波動或特定資產的價格變化時,多元配置也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視角和選擇,幫助其更加客觀地評估投資機會和風險,而不是被單一的錨點所束縛。
風險提示:本材料的數據、信息、觀點和判斷僅是基于當前情況的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且今后可能發生變化。基金投資有風險,既可能產生收益也可能發生損失。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及市場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本公司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您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產品法律文件,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認真考慮基金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