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打底、輔以權益資產力爭增厚收益的“固收+”投資已不是新鮮事,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固收+”投資又有哪些新變化?
1、固收+ETF基金
一些細心的投資者發現,市場上已經有一定數量的“固收+”產品(本文主要指代WIND分類為混合債券型二級債基、偏債混合型基金)開始配置ETF基金了。
其實,早在2022年一季度,就有個別“固收+”產品開始在“+”的倉位中配置布局基金產品。隨著市場對多元投資的關注,以及ETF市場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固收+”產品開始關注ETF基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基于產品披露的前10大重倉基金信息,我們發現有34只“固收+”產品已對ETF基金進行布局,其中近8成的產品2023年以后成立。
正如部分產品的基金合同中提到:”本基金持有其他基金,其市值不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10%”,在這一前提下,一些“固收+”基金逐步開始配置ETF基金以增厚收益,有別于傳統的“債券打底+股票增厚”模式。
從持倉占比來看,多數“固收+”產品對ETF基金的配比不超過5%,配比最高的產品超8%,整體而言規模相對較小,但這一新變化值得關注。
2、哪類ETF指數被“固收+”基金關注?
我們基于2025一季度末的前10大基金重倉,基于相關“固收+”產品持有的ETF基金所跟蹤的指數類型進行了統計。從結果來看,在配置ETF基金的“固收+”產品中,有近一半的產品配置了滬深300ETF,反映出“固收+”產品的配置思路,或有不少是基于配置寬基指數,以期更好地獲取市場Beta收益。此外,對證券公司、科創50、紅利低波等行業、風格方向也有相對較多的關注。
3、多資產配置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在債券收益率下行空間相對有限的背景下,如何在保持波動相對合適的情況下,進一步增厚組合收益,是不少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一種可行的方式或是尋找更多、更為多元且優質的“+”進行布局。一些“固收+”產品通過配置ETF基金實現了策略的創新化和多元化,盡管整體權重相對有限(例如10%的基金配比),資產層面仍然以固收為主,但這一趨勢和變化背后所反映出的多資產配置思維值得關注。
正如馬科維茨所說,資產配置是投資中免費的午餐,可以通過利用各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征、較低的相關性進行“地利”的布局,以更好地應對不同的“天時”,做到未雨綢繆。通過資產配置,組合的收益或有所降低,但通常波動也會降低,一定程度上可幫助提升整個組合的風險收益比。
對多資產配置感興趣的投資者,也可進一步關注FOF產品,其能夠更為自由地對大類資產進行配置。如果在實際投資中,投資者采用更為豐富的底層配置(例如中國債券、中國股票、美國股票、黃金商品等),采用更為科學和精密的模型(例如風險預算等),所得到的配置組合或能擁有更為平滑的凈值曲線以及更高的風險收益比。
風險提示:本材料的數據、信息、觀點和判斷僅是基于當前情況的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且今后可能發生變化。基金投資有風險,既可能產生收益也可能發生損失。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及市場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本公司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您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產品法律文件,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認真考慮基金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