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價格自2024年以來一路高歌猛進,但在近期出現了幅度相對較大的回調,個中緣由有哪些?后續機會如何看待?
1、黃金2024以來為何一度如此強勢?
我們認為或與以下三點有關:
(1)央行購金
全球政府部門的黃金需求,主要體現為各國央行購金規模,這也是近年來支撐金價上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各國央行購金保持強勁,成為金價的“托底者”。
中國央行也在2024年多次增持黃金儲備,2024年5月至10月暫停了6個月后(主要或因國際金價處于當時的相對高位),又于2024年11月重啟購金;2025年1月,中國央行再次增持黃金——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1月末黃金儲備為7345萬盎司,較去年12月末的7329萬盎司增持了16萬盎司,環比增長0.22%。黃金儲備的持續增加有助于優化外匯儲備結構,增強人民幣的國際信用。中國央行增持黃金不僅順應全球央行購金潮,更通過“硬通貨”屬性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背書。
(2)地緣政治風險與避險需求
中東局勢(如巴以沖突、伊朗與以色列緊張關系)和俄烏沖突的反復升級,刺激了市場避險情緒。2024年8月黃金突破2500美元/盎司關口后,地緣風險成為支撐金價的重要因素。此外,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后,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增加,進一步強化了黃金的避險屬性,加大了黃金的投資需求。
(3)美聯儲降息預期與通脹博弈
2024年黃金的強勢表現或與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相關。市場預期美聯儲降息周期開啟后,美元流動性邊際寬松,美元價格或呈現波動和走弱趨勢,黃金作為美元的替代資產的價值凸顯,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得到支撐。此外,從通脹角度看,市場對美國通脹粘性的擔憂持續存在,導致實際利率預期波動,推動黃金作為抗通脹資產的吸引力上升。
2、黃金近期為何調整?
(1)美國降息幅度的預期減弱:2025年初,美聯儲因通脹擔憂放緩降息節奏,美聯儲官員釋放鷹派信號,強調在通脹未明顯回落前不應過早調整貨幣政策。市場對降息的預期有所降溫,高利率環境增加了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削弱了黃金的吸引力,導致黃金價格下跌。此外,美國較好的經濟數據(如非農就業等)進一步削弱了市場對快速降息的預期。
(2)風險偏好回升,黃金吸引力或相對降低:2025年初,全球股市(如美股、A股)在AI等技術突破下表現強勁,風險資產投資需求加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黃金的避險吸引力。近期,俄烏沖突等地緣緊張局勢似乎有緩和跡象,市場對避險資產的需求或隨之減少,或導致黃金價格承壓下跌。
此外,由于前期黃金價格持續攀升,市場積累了大量獲利盤,隨著價格達到高位,部分投資者或選擇獲利了結,導致市場出現一定的拋售壓力,引發黃金價格的波動。
3、黃金后續投資機會如何看待?
(1)短期維度:短期內,黃金價格可能繼續面臨一定的調整壓力。美元指數的波動和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仍將對黃金價格形成影響,因此,2025年美聯儲降息幅度和節奏仍是核心變量——若美國經濟數據走弱,降息預期可能重新升溫,美元走弱將提振黃金;反之,若通脹粘性持續,高利率環境將繼續對金價的抬升形成一定掣肘,投資者需關注美聯儲與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博弈,尤其是財政赤字擴張對美元信用長期削弱的影響。
俄烏沖突等地緣博弈事件,也可能推升或進一步降低避險需求,這取決于多方的談判結果,從近期美國與烏克蘭等會談來看,達成較為一致的結果或仍需時間。此外,市場情緒的波動和技術性調整需求也可能導致黃金價格在短期內繼續震蕩。
(2)中長期維度:從中長期來看,黃金的基本面依然堅挺,具有較強的投資潛力——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如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貿易摩擦等)依然存在,這些因素或將持續為黃金提供避險需求;通脹預期仍然存在,黃金作為抗通脹資產的價值不容忽視;各國央行的購金需求也將繼續對黃金價格形成支撐;此外,全球“去美元化”趨勢仍在延續,或有望推動黃金價格在中長期內保持上漲態勢。
對黃金的投資者而言,我們認為,根據不同的投資目標,后續或可采取不同的投資方式:
l落袋為安:如果投資目標是短期獲利,且當前已達到預期收益,那么可以考慮部分或全部獲利了結,鎖定收益。但需注意,市場是波動的,過早地“落袋為安”可能會錯過后續的上漲機會。
l長期持有:如果看好黃金的長期投資價值,且投資目標是長期資產保值增值,那么可以考慮繼續持有,在黃金價格回調時,可適當增持黃金ETF等黃金投資工具——這一操作與央行購金的行為類似,逢低買入,降低持倉成本。
l資產配置:如果打算將黃金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可參考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的建議,配置 5%至10% 的黃金作為對沖工具,這一配置比例從組合和風險分散的角度來看是相對較為合理的。投資者可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在配置一定比例黃金的同時,合理布局其他大類資產(如國債、股票、基金等),以分散風險。
風險提示:本材料的數據、信息、觀點和判斷僅是基于當前情況的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且今后可能發生變化。基金投資有風險,既可能產生收益也可能發生損失。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及市場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本公司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您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產品法律文件,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認真考慮基金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