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底以來,市場在政策和情緒的雙重加持下,開啟了一波聲勢浩大的反彈;隨著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重大會議的落幕,市場對后續的貨幣、財政政策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政策落實的細則還需要時間等待。
當前,市場是否處于一個“空窗期”?“空窗期”該如何應對?后續市場又該如何看待?2025年開年第一篇《投基有道》,我們試著就上述問題為大家答疑解惑——
1、當前市場是否處于“空窗期”?
我們認為,當前市場正處于一個空窗期,而且從歷史來看,通常每年的1-2月多為空窗期——不僅是政策的“空窗期”,更是宏觀數據、上市公司業績的空窗期。
從自上而下的角度的來看:
(1) 政策“空窗期”:全國兩會通常在每年的3月份召開,因此1-2月通常是政策的“空窗期”。盡管當前對貨幣、財政政策有所定調,具體方向也有所描述,但是對于實施的具體方案、數字細則,或需要等到兩會時點方能知曉。
(2) 宏觀“空窗期”:不同的經濟數據發布的頻率不一樣,有些數據(如工業增加值增速、貨幣供給增速等)是按照月度發布的。春節一般是在1月或2月,而春節當月由于放假一般是生產淡季、消費旺季,因此1月、2月的數據經常會出現春節錯位。在出現了春節錯位后,統計同比數據時就會出現偏差,使同比數據缺少參考價值。為規避這種情況,一些基本面數據通常會把1、2月份數據合并公布,這樣數據的發布期就會延長到3月份中旬,從而在1-2月會出現一些重要經濟數據發布的空窗期。
(3) 業績空窗期:1月底之前,僅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需披露年報預告,且其反映的是上一年度的業績情況。通常在上年度三季報披露后,投資者便對公司全年的業績有了一定程度的預期,年度預報帶來的增量信息和指引效應相對較弱。投資者所關注的一季報則要等到3月底之后才可知悉,因此1-2月這段時間市場也是上市公司業績的“空窗期”。
2、“空窗期”如何布局權益基金?
在“空窗期”中面對的不確定性顯著加大,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保持均衡配置或是更為合適的選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且更為契合當下市場風格的,或屬于“杠鈴策略”。
由知名風險管理理論學者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提出的“杠鈴策略”,是一種對抗不確定性的投資方法。映射到投資上,我們可以把基金組合想象成一個杠鈴,一端配置低波動低收益資產,另一端則配置高波動高收益資產。
那么,如果只布局權益基金,該如何應用“杠鈴策略”?從邏輯的角度出發,在權益基金組合中采用該策略時,對于增強部分,投資者或可選擇布局一些投資風格進攻性較強的基金經理和產品(例如成長性、追蹤景氣的基金經理,或布局TMT等領域的主動/被動產品),但更重要的是尋找作為組合底倉配置的相對穩健的基金(例如一些風格穩定、均衡且價值的基金經理,或布局低波且紅利方向的產品)。
落實到實際投資中,當前時點,一種關注度較高的配置思路是:“杠鈴”的一端配置紅利類資產,另一端配置科技類資產,尤其是與AI相關度較高的。此外,在實際投資中,當高風險資產(例如AI基金)帶來的收益越來越多,我們可以進行再平衡,對此部分止盈提取收益,再投資于風險相對較低的穩健資產,以期增厚組合的安全墊,增強在“空窗期”中面對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抵抗能力。
3、后續市場如何看待?
從政策端來看,當前貨幣端的流動性較為充裕,對權益市場較為友好;財政端,個人的信貸、消費數據情況仍需要一定時間進行恢復,地方政府則需處理債務化解風險,因此中央政府的加杠桿、財政刺激尤為重要。
明年宏觀經濟的抓手或主要集中在消費。此前消費券、以舊換新等政策起到了一定積極的效果,因此對其持續性可以保持關注,更為強力的消費刺激和更為寬廣的領域覆蓋或也值得期待。
此外,對于海外因素的擾動(例如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后,國內出口或承壓)也需要給予一定關注,國內或也將出臺各類刺激政策,用于對沖海外因素的影響。
當前,部分經濟數據已開始或延續改善趨勢。2024年11月,中國官方制造業PMI為50.3%,連續3個月回升,顯示經濟擴張態勢持續向好;PMI生產、訂單數據繼續向好,意味著經濟活動仍在加快。此前發布的2024年11月M1同比為-3.7%,相較于前值-6.1%的降幅亦明顯收窄。與此同時,內需、消費端的數據仍需要一定時間逐步恢復。
整體來看,盡管當前處于“窗口期”,但是市場整體的風險相對較小,政策依然整體處于呵護階段,經濟部分數據有所改善。隨著政策刺激的逐步落實,內需數據或也將逐步好轉。因此,面對為期2個月左右的“空窗期”,投資者或可選擇均衡配置,對后續的市場保持相對樂觀。
風險提示:本材料的數據、信息、觀點和判斷僅是基于當前情況的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且今后可能發生變化?;鹜顿Y有風險,既可能產生收益也可能發生損失?;鸸芾砣顺兄Z以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鸬倪^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及市場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本公司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您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產品法律文件,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認真考慮基金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