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投資者對紅利風格關注度較高,但也有不少投資者對紅利策略不甚了解:什么是紅利策略,有哪些特征?紅利策略的收益來源是什么?落實到投資上,為什么一些紅利ETF表現比它們跟蹤的指數好?本期我們就這些問題一一解答——
1、什么是紅利策略?
紅利策略,顧名思義,其側重于選擇那些能夠提供高股息率的上市公司股票。這種策略背后的邏輯是,高股息率通常與公司的盈利能力、穩定的現金流以及合理的股票估值有關。
那么紅利策略有哪些特征呢?整體來看,有以下四大特征:
1)高股息率:紅利策略的核心是選擇股息率高的股票。以中證紅利指數(000922.CSI)為例,其在確定初步樣本后,對樣本空間內的股票,按照過去三年平均現金股息率由高到低排名,選取排名靠前的100只上市公司股票作為指數樣本。
2)經營穩健:紅利策略傾向于投資那些具有穩定現金流和良好財務狀況的公司,這些公司通常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良好的治理結構,即使經濟、行業表現相對較弱,也能夠有較好的經營韌性。
3)長期收益:紅利策略相對更注重投資者回報和中長期收益,通過持有優質的、愿意給股東回報的公司的股票,享受持續股息收入,以期實現資產的穩健增值。
4)防御屬性:在市場下跌時,高股息股票往往表現出較好的抗跌性——股價下跌,其股息率相對提升,配置性價比隨之提升;此外,股息收入可以為投資者提供現金流的補給支持,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因此,紅利策略在弱市或市場震蕩時,因其具備防御性往往能獲得較好的表現,而在牛市或成長股強勢的市場中,則可能相對表現較弱。
2、紅利策略的收益來源?
權益類資產和固收類資產,二者的主要收入來源均可分拆為票息部分(對紅利策略而言,就是股息)、資本利得部分(債券價格和股價的波動)。
一些公司選擇不分紅或低分紅,因此其收益更多取決于資本利得的變化,而對紅利策略而言,由于相關個股分紅屬性更強,因此不僅需要關注資本利得變化對收益的影響,股息分紅的影響同樣值得關注。
股息是紅利策略的核心收益來源之一,即所投資公司支付的股息。除了股息收益外,投資者還可以從股票價格的上漲中獲利。長期來看,優質公司的股票價格可能會隨著公司業績的增長而上升。此外,紅利策略中獲得的股息可以再投資于股票市場,利用復利效應增加投資收益。這種再投資策略可以放大長期投資回報。
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固收資產相對穩定的票面利率和付息,紅利策略中個股的股息率或有所波動,這也是投資者在進行紅利策略布局時要考慮到的一點,即是“真紅利”還是“偽紅利”。
股息可以根據其特性和來源被分為不同的類型,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股息屬性分類:
1)持久性股息:這類股息由具有穩定盈利和良好現金流的公司支付。它們通常處于行業的成熟期,擁有穩定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能夠持續支付較高的股息。盡管行業需求可能不再高速增長,已趨于穩定甚至有所下滑,但是公司自身具備較好的護城河,能夠保持相對高且穩定的ROE,因此能夠持續穩定的分紅。這類公司通常被市場認為是“真紅利”公司。從行業來看,公共事業、煤炭等行業的部分優質公司或較為符合這樣的屬性。
2)成長性股息:公司、行業或處于高速成長期,當前的股息率可能不高,但是從中長期看或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預計未來會逐步提升分紅率。行業或從群雄逐鹿的情況,逐漸決出勝負,從成長期邁向成熟期,隨著行業增速開始下降,資本開支的意愿和支出下降,因而可用于分紅的現金和分紅意愿也逐步上升,企業或考慮提升分紅比率。這類公司具備成為“真紅利”公司的潛力,從行業來看,當前的養殖業或具備這樣的屬性。
3)周期性股息:與經濟周期或行業特定周期密切相關的股息。在經濟形勢較好的時候,或支付較高的股息,而經濟形勢較弱時或減少股息甚至暫停。這類公司由于分紅屬性不太穩定,和經濟周期相關性較高。如果能準確預判經濟周期,或許能從具備周期性股息的公司受益,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對經濟周期的預測同樣較為困難,因此對這些公司未來分紅意愿、金額的判斷,同樣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這類公司或被市場認為是“偽分紅”公司,不是不分紅,而是在分紅維度不具備較好的持續性或可預期的增長潛力。從行業來看,一些制造業公司或具備這樣的屬性。
因此,盡管從收益來源上,紅利策略與固收資產較為接近,分為股息(票息)和資本利得,但在股息的維度上卻有一定差異,投資者在布局紅利策略時,或需要更加關注股息的可持續性。
3、紅利ETF相對基準為何會有超額?
一些投資者發現,一般被動指數基金的收益或與業績比較基準(即跟蹤的指數)差不多,但是紅利ETF似乎和跟蹤的指數在收益上,每年有相對較大、可能動輒有幾個點左右的超額收益,這是為什么呢?
實際上,這可能并非紅利ETF的超額收益,而是與其跟蹤指數的特征有關。一般來說,紅利ETF的業績比較基準,通常多以價格指數的形式呈現,其是最基礎的指數類型,它僅反映股票價格的變化,不考慮任何分紅收益。價格指數主要用來衡量股票市場的資本增值或減值。但紅利指數的一大特征和收益來源是分紅,而價格指數不會考慮分紅的收益,以及紅利再投資的收益。
那有沒有什么指數考慮了這些因素呢?答案是全收益指數和凈收益指數:
1)全收益指數:不僅包括股票價格的變化,還包括了股票紅利再投資的收益。這種指數提供了一個更全面的視角,因為它考慮了投資者實際可能獲得的總回報,包括股息和資本利得。 全收益指數通常被用來評估投資策略的長期表現,因為它更接近投資者的實際體驗。
2)凈收益指數:與全收益指數類似,也包括了分紅再投資的收益,但它考慮的是將樣本股稅后的分紅計入指數收益,即稅后現金紅利的再投資,其可以幫助投資者了解在扣除相關稅收費用后,他們的投資組合可能獲得的實際回報。
因此投資者在對紅利策略的指數、產品進行比較時,或更應關注它們的全收益指數,而非關注剝離了分紅和分紅再投資因素的價格指數,這樣才相對更符合投資者在投資時的真實情況。
風險提示:本材料的數據、信息、觀點和判斷僅是基于當前情況的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且今后可能發生變化。基金投資有風險,既可能產生收益也可能發生損失。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及市場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本公司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您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產品法律文件,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認真考慮基金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